每一个防火解决方案 都是对安翼陶基的肯定

热搜关键词: 防火隔热材料科普 防火材料百科 材料前沿技术 材料应用案例 材料市场趋势

安翼陶基防火隔热材料:助力电池安全进入“零容忍”时代

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4-14
2024年4月3日,工信部正式发布了GB38031-2025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,这一被称为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”的新规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。新国标首次将“不起火、不爆炸”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,彻底终结了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理,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“零容忍”时代。面对这一变革,安翼陶基作为新能源防火隔热领域的领军企业,以自主研发的气凝胶隔热材料为核心,为行业提供了从源头遏制热失控的解决方案

新国标“零容忍”背后:热失控成行业生死线  
根据新国标要求,动力电池需在极端条件下(如针刺、过充、高温等)确保系统级安全,彻底杜绝热失控引发的起火爆炸。数据显示,全球80%的储能火灾事故源于热失控扩散,而传统隔热材料在800℃高温下仅能维持不足5分钟的防护,远无法满足新规对“持续隔离”的严苛需求。  

热失控的本质是电池内部热量失控性累积,1℃的温差可能决定电芯生死,0.1秒的阻燃延迟足以引发灾难。新国标的出台,不仅是对技术底线的划定,更是对材料创新能力的终极考验。

传统材料三大桎梏:成本、技术与环保之困  
长期以来,气凝胶因超低导热系数(0.021W/m·K)被视为理想隔热材料,但其应用却受制于三大障碍:  
1. 价格高昂:传统溶胶-凝胶法制备工艺复杂,依赖超临界干燥技术,成本居高不下;  
2. 技术垄断:核心技术被美国Aspen公司掌控,出口面临专利壁垒;  
3. 环保隐患: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化学废料,处理不当易污染环境。  

这些瓶颈导致多数企业望而却步,转而采用石棉、硅酸盐等传统材料,但其隔热性能差、寿命短,难以满足新国标对长效防护的要求。

安翼陶基破局:三大技术突破定义行业新标准  
针对行业痛点,安翼陶基依托20余年技术积淀,以“多孔陶瓷+气凝胶原位生成”技术为核心,推出AWLiB系列防火隔热解决方案,彻底打破传统桎梏:  

 1. 超低导热,长效隔离  
通过全级配梯度复配技术,安翼气凝胶隔热片(AWLiB AEG1000型)在25℃时导热系数低至0.025W/(m·K),仅为传统气凝胶的53%。2mm厚度即可在675℃高温下维持430℃冷热面温差,远超新国标对热扩散阻隔的要求。1350℃极端环境中,产品可抗烧穿6小时以上,冷面温度稳定于160℃,为电芯争取关键“逃生时间”。  

 2. 自主专利,成本可控  
公司独创“免超临界干燥”工艺,将气凝胶直接生成于多孔陶瓷基体中,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降低成本30%以上。20余项发明专利构建技术护城河,彻底摆脱海外专利依赖,助力企业合规出海。  

 3. 绿色无毒,全场景适配  
采用无机陶瓷纤维与纳米材料,生产全程无溶剂添加,符合欧盟RoHS环保标准。产品兼具柔韧性(可定制1-10mm厚度)与抗压强度(≥100kPa),适配电芯级、模组级、系统级防护需求,已获得多家新能源头部企业的青睐,广泛应用于电芯、电池包与储能柜等应用场景中。  

目前,安翼陶基已在常州、淄博、上海布局三大研发基地,联合清华大学、上海交大等高校攻克关键技术,并参与4项国家行业标准修订,成为新国标落地的重要技术支撑者。  

结语:以技术守护安全,以创新引领未来  
GB38031-2025的发布,不仅是政策的高压线,更是行业升级的催化剂。安翼陶基以“零热失控”为目标,通过材料创新重新定义电池安全边界。未来,随着新国标的全面实施,安翼陶基将继续深耕防火隔热领域,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“更薄、更强、更安全”的中国方案,让每一块电池都能成为用户安心的“能量堡垒”。  选择安翼,让安全与效率并存!

最新资讯